• 联系电话:19953990233
  • 详情咨询:19953990233(厉主任)
  • 地址:山东省临沂市政务服务中心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省外教学 > 红色精神

 


遵义会议精神

精神内涵 

实事求是,独立自主,坚定信念,民主团结,务求必胜。


(出自中共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“遵义会议精神研究”成果归纳)


遵义会议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实质是求索精神,其内涵主要是坚定信念、实事求是、独立自主、民主团结。 ——《人民日报》(2014年09月23日07版)

精神介绍 

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
作者:何毅亭《学习时报》2011.7.25

  深入研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,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我们党90年不寻常的奋斗历程,从而全面地把握现在、正确地开创未来。联系中国革命、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历程,从遵义会议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。

实事求是的精神

  遵义会议堪称实事求是的历史典范,无论是对五次反“围剿”以来的历史总结,还是对红军进一步军事行动的谋划,亦或是对犯错误同志的批评和对被错误处理的同志的重新起用,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。

独立自主的精神

 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,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会议。从偶然性来看,红军长征前夕,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中断了通讯联系;从必然性来看,经过14年艰难曲折,特别是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和长征初期的一系列挫折,红军高级将领和党的高级干部已经从实践中懂得,要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,必须走自己的路。

坚定信念的精神

  遵义会议前夕,党和红军陷入了极度危难之中:红军从长征初期的8.6万人经过湘江战役后锐减到不足3万人,前有重兵堵截,后有敌军围追,物质条件极端困难,生存环境十分险恶,随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。但从党的领导人到普通战士,没有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的中国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,大家处变不惊,遇难不馁,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,积极寻找正确的道路。正因为如此,才使遵义会议得以召开,错误路线得以纠正,正确路线得以确立,从而转危为安,转败为胜!

民主团结的精神

 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在幼年时期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,在没有共产国际直接指导的情况下,自己解决自身重大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。这次会议根据民主集中制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,取消了“左”倾错误领导人的指挥权,对思想上还未认识到错误的领导人,采取了耐心等待的态度。改变了过去对犯错误同志无情打击、残酷斗争的做法。遵义会议是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光辉典范,是体现党内民主团结的光耀典范。 

务求必胜的精神

  为什么要开遵义会议?为了转危为安,转败为胜。为什么要批判“左”的错误,为了端正党的路线,夺取革命的胜利。务求必胜就要敢于坚持真理,只有坚持真理才能保证党和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。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。真理要能在党内占上风,既要求掌握真理的少数人能以务求必胜的精神出以公心,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;又要求大家也能从务求必胜的要求出发,出以公心,勇敢地服从真理。

领导人话遵义会议 

“遵义会议以后,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,我们党建立了一套健全的党的生活制度。比如民主集中制;团结——批评——团结的方法;言者无罪、闻者足戒,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;批判从严、处理从宽,不搞过火斗争、无情打击;艰苦朴素、谦虚谨慎,等等。”
——邓小平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(1962年)


“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,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,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,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,胜利地完成长征,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。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。”
——邓小平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(1981年6月)


“遵义会议的更深远的意义,还在于使我们的党,首先是实行正确路线的核心领导人员,开始认识到:中国的革命,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,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,走自己的道路。”
——杨尚昆在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会上的讲话(1985年1月)

诗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 

在长征途中,伍修权、郭化若、林伯渠等一批红军将帅,面对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败为胜、转危为安的喜人局面,挥毫泼墨,临阵赋诗,歌颂遵义会议精神,展现了坚定无畏的革命信念和敢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。

 伍修权:《七律·历史转折》(1935年1月)

  伍修权任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,李德作风粗暴,动辄训人,伍修权的翻译工作实属不易。遵义会议撤销了博古、李德的军事指挥权,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。为此,伍修权在会议期间特作《七律·历史转折》一诗,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:

铁壁合围难突破,暮色苍茫别红都。
强渡湘江血如注,三军今日奔何处。
娄山关前鏖战急,遵义城头赤帜竖。
舵手一易齐桨橹,革命从此上新途。


 郭化若:《七绝·遵义会后》(1935年1月)

  郭化若历任第二纵队参谋长、纵队队长、红四军参谋处任处长、红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等职,一直在毛泽东、朱德身边工作,后被被王明“左”倾冒险主义排挤,解除了职务,开除了党籍。红军中他咬牙跛行8000里,于1935年1月到达遵义,听到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,感慨万端,提笔写下《七绝·遵义会后》一诗:

千钧重担一丝悬,有术回天事亦艰。
十日长征停遵义,单纯防御责谁肩?


 欧阳文:《长征》组诗之二(1935年3月)

  欧阳文历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政治部宣传员,一团宣传队队长,二团俱乐部主任,红一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、团总支书记、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。遵义会后,红军把敌军远远抛在后面,在战斗胜利的行军间隙,欧阳文在小小的笔记本上兴奋地挥笔写道:

遵义会议挽艰危,全军将士喜上眉。
重占遵义施计巧,再夺娄山显神威。
四渡赤水歼顽敌,三路白军化烟灰。
夜过乌江迫贵市,军威浩荡震蒋魁。


 林伯渠:《初抵吴起镇》(1935年10月)

  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林伯渠随军开始长征。1935年10月,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。林伯渠回顾一年来的长征征程,充分认识到了遵义会议的极端重要性,认为只要坚持遵义会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,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,就能踏上“无歧”的坦荡阳关,就会“迈步前进”,绘出中国革命的“绝妙”诗篇:

一年胜利达吴起,陕北风光慰所思。
大好河山耐实践,不倦鞍马证心期。
坚持遵义无穷力,鼓励同仁绝妙诗。
迈步前进爱日永,阳关坦荡已无歧。

Powered by ZZZcms